一、培養基原料配方
硬木屑79%、麥麩17%、豆餅粉2%、石灰、石膏各1%.
二、拌料
拌料是根據所需原料的總量,按選定配方的比例,準確稱取每一種原料,然后摻拌均勻,并加水使料內含水量達到60%-65%的過程。
三、裝袋
用17×30厘米的折角袋,厚度為4-4.5絲米,采用手工裝袋。手工裝袋則一邊裝料一邊用手壓料,壓料時一手提袋沿,一手用四指向下緊貼壁向下壓料,邊裝邊壓,分4-5次裝到15厘米左右即可。袋裝好后,按平料面,用木棍(直徑2.5cm)在料中間打一孔到袋底,打孔時木棍向右旋轉打入,拔出時左手按住料面右手向右旋轉木棍拔出,以防抖松料面。孔打好后套上頸圈,將高出頸圈部位的袋口翻卷,蓋上無棉封蓋,放入滅菌筐中。
四、滅菌
采用常壓蒸汽滅菌,用舊汽油桶修建蒸汽發生器,把裝袋的筐摞在一起,筐上罩二層塑料棚膜,下面用繩系牢,春天滅菌為保溫應加蓋棉毯等物,通入蒸汽,當料內溫度達到100℃時計時8小時,?;鸷鬆F鍋1小時即可達到滅菌目的。
五、接種室接種
接種前要對接種室認真消毒,消毒程序是:首先濕掃室內,清水擦洗桌面,再用0.1%新吉爾滅擦洗室內的每一表面,然后用5%來蘇兒噴霧,用氣霧消毒劑熏蒸,在熏蒸的同時打開紫外線燈照射30分種。采用接種室破瓶接種技術,用攝子取塊接入菌袋。
六、室內養菌
木耳是一種好氣性真菌,菌絲的生長需要新鮮的空氣,但不需要光,也就是說要在黑暗中生長。最適生長溫度22-25℃,在此溫度下生長最快,它在較低溫度下生長速度雖慢,讓菌絲健壯有力、潔白。因此養菌就是在通風良好、接近黑暗和適宜的溫度條件下,讓菌絲健壯生長的過程,為了達到這個目的,春季養菌必須在室內進行,房間保溫性好,易通風換氣,窗戶上掛暗色窗簾遮光,室內擺床架。架寬0.8-1m,層距0.4-0.45m,高、長視房間而定,床架可用角鋼也可用木頭做,用于制作床架的木頭必須完全干燥、光滑。濕木頭會感染雜菌,不光滑會扎爛塑料袋造成感染。養菌前點燃硫磺使二氧化硫與水汽結合形成的亞硫酸起殺菌作用,養菌前7-10天,室溫保持在25-28℃。空氣相對濕度45-60%為宜,當菌絲吃料4-5cm時,應把溫度降低到25℃以下,讓菌絲健壯生長。
七、室外出耳
(一)木耳下地前的準備工作
在木耳袋發滿菌,離清明前10天,應做好木耳下地前的準備工作。發菌室不再需要避光,以光照誘導耳基形成,以滿足木耳光線刺激下形成原基的需求,使木耳下地提前出耳。并同時整畦作床,清理雜草,滅蟲消毒、備草簾,南北或順坡方向,挖寬1-1.5米,深20厘米,長度不限的淺地畦,畦底壓實,畦堤拍實(地干先澆水)向外傾斜,以利排水。畦間留0.6-0.8米寬的作業道。擺袋前床面用500倍的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消毒。然后根據畦面寬度,用長1.5-2米的草簾(具體按床面寬度而定),經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等藥物浸泡消毒控凈后備用,一畝地用草簾600個左右,用編織袋鋪地,此舉為防止木耳耳片沾上泥沙,使木耳質量下降,從而提高其商品價值。每畝地備200米長的噴水帶,每隔一個作業道,安放一條噴水帶,使兩床共用一條,長度以畦長而定。
(二)田間管理
清明前后,菌絲長滿袋后,即可脫掉頸圈,將余袋窩入孔內,倒立割三層V形,每層四個,共12個,品字形排列,V形口角度為45-60度,邊長2厘米,深度0.5厘米倒立擺在耳床內,間距為2-3厘米(隔一床擺一床),然后蓋上塑料膜后,將濕草簾蓋上,進行集中催耳。
?。?)原基期管理:7—10天即耳基形成基。此時期主要保持床面、草簾濕潤(空氣相對濕度80%),早晚定期通風,每次在半小時左右,通風增光誘耳,這一階段要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(80%左右),一定的溫度(10-25℃)、新鮮空氣(早晚通風),適當的光線,(夜間或早晚撤掉草簾),才能保證子實體正常盡快形成。子實體形成后,可撤掉塑料膜。
?。?)耳芽期管理:5-7天即子實體分化期,這一階段關鍵要嚴控高濕,保持床面濕度在85%為宜,保持原基表面濕潤不干燥。床面干燥時,應在早晚噴水,并通風一會,雨后進行大通風。這一時期耳片長到杏核大圓球,可將一床分做兩床。間距為10厘米,進行分床管理。
?。?)子實體生長期管理:8—15天又叫成耳期。溫度適宜條件下,保持空氣新鮮、良好光照,耳片迅速展開,形成“雞冠”、“菊花”狀耳叢。此時應逐漸增加澆水量,相應加大床面濕度,加大通風。晴天,干燥天氣多噴,陰天,低濕天氣少噴。噴水標準看耳狀而定,耳片膨脹濕潤,新鮮水靈為適宜,如耳片積水,說明水分已大。實踐證明,大濕度,大通風是黑木耳迅速生長的關鍵。大濕度風天,發現子實體生長緩慢后,掀開草簾,讓陽光將子實體曬干,三五天后,讓耳根處于干燥,讓菌絲恢復長長,這時再澆水,因菌絲休養生息后,養分充分供給子實體便長得更快。如遇雨天,撤去草簾,任其澆淋。采取干干濕濕,干濕交替管理的方法,可提高產量。
八、黑木耳成熟的標志
耳片展開、耳色轉淡、肉質肥厚、邊緣變軟,耳根收縮,子實體腹面略見白色孢子粉,說明耳片接近成熟或已成熟,要及時收獲,否則會形成色淺簿片耳減產。
采收前1-2天停止噴水,去掉草簾,陽光直射,讓耳片稍干,采摘時不易破碎。選擇雨后初晴或晴天上午采收,以利晾曬,如出耳不齊,可采大留小。先采上面大的、已成熟的、保留下面小的,繼續管理生長。采摘時手把住菌袋,一手沿著邊緣插入耳根,連根拔出。采后用剪刀去培養基的耳根,洗凈耳片上的雜物,大朵的撕開(出口單片耳很受國際市場的歡迎),放在烈日下干凈場地晾曬,最好將耳片攤曬在搭起的簾子或紗窗上,耳片朝上,耳根朝下,半干前不要隨便翻動,防止耳片搓壓變形成為拳耳,影響質量,一、二天即可曬干,涼透后及時裝進塑料袋,窩回袋口扎緊,防止吸潮霉變和蟲蛀鼠咬。注意采后接著洗凈晾曬,嚴防采后積壓,洗曬跟不上,影響質量,甚至生霉變質。
曬耳時不要翻的過勤,要待表皮收縮干爽互不沾結時再翻,以免使耳片卷縮成團。